閱讀雜記
那一年,我在重症照護病房
一個新手護士的心靈省思
Critical Care
New Nurse Faces Death, Life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謝於真
2012/11/30
讀了博士班後,每天都被已經排定的大量課前閱讀,把時間占滿。對於喜歡讀閒書的我,要找個時間一口氣把自己喜歡的文章或是書讀完,真是一種再奢侈也不過的享受了。除此之外,因為每天都大量的讀著不同的文獻和papers,因此前一陣子,我只要聽到有人想要送我『書』,我就害怕不已,馬上開口回絕對方。特別當自己覺得自己就連身體的細胞都被文字,且還是A、B、C…的外來語言佔據且已經滿了出來時,喜歡閱讀的我,也終於明白什麼叫做只要想到要reading就要吐的感覺了。
這兩週的氣溫變化真大。而自己也像這驟降的氣溫一樣有些變化。因為某些原故,忽然驚覺應該慢下腳步好好的面對自己的感覺。我,人如其名,是個活在真實世界中的人,因此我很不喜歡欺騙或者是壓抑自己的情感,甚或像鴕鳥一樣,逃避、置之不理。因為我深知一個道理,『過去的經驗會影響現在,而現在自己所面對的,則會影響未來』。我不想要在未來的時候,在某些類似情境下爆發成為防衛自己刺傷別人的刺蝟。因此這幾天,我選擇安靜,安靜的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今天下午為自己奢侈的放了個假,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這真是一本讀了會讓人很有共鳴的書。作者Teresa Brown原本是大學裡教英美文學的教授,後來因為生產的關係,對於護理產生憧憬,因此她重新念了護理的學士學位,從教授變成護理人員。這一本書很寫實的記錄著她在重症的腫瘤病房,當新手護士的種種故事。在這本書的第一章,Teresa描述著自己從象牙塔走入醫院的種種心境。她描述著多數的人聽到她辭掉教授的工作跑去當護士很不能夠理解,並且自動的幫她回答了很多有趣的原因和動機,例如工作沒了、瘋了…。可是她卻描述當教授和當護理人員同樣的有壓力,但是怪的是她在面對護理工作時耐受度較好,原因應該是護理工作較有義意…。讀到這一章,我禁不住的邊讀邊點頭,也想到兩年前,自己為了試水溫,看看離開護理系統有段時間的我,到底合不合適再回到護理來。因此完全的離開學校的講師工作,以研究助理一個月不到三萬的薪水,擔任個案管理師的工作,每天幾乎都超時工作,常常都要工作12小時,也常常錯過用餐的時間,可是卻樂此不疲,非常的享受在照顧病人和家屬及和臨床護理人員一起工作的情境中。當時我在學校服務的這些同事們,在不知道我的薪水及工作的時數和勞動情況前,以為我是被很好的條件,挖走。可是有一天,當他們明白我的真實狀況後,忽然很認同的同理我,知道在臨床當個案管理師這一件事,一定是件我覺得非常有義意的事,所以我才會放下我所熱愛的教學,沒有考慮太多的去做它。而這就是護理工作之所以有著吸引人的魔力的地方。當你踏進護理這個領域,願意敞開自己在病人、家屬及團隊的互動環境中時,不知不覺的就會陷在其中,被護理的美好所包圍,也會在當中像許許多多的病人和家屬學習。若說護理人員是病人或家屬療癒的工具之一,那麼病人和家屬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們。
Teresa 除了用文字帶領我重返她當新人的現場,也讓我在她的故事情境和文字中找到當年曾經是新人的自己。在她描述自己因為跌倒而必須要休息,要倚賴別人才能生活時,然後更加體會病人的感受,還有當病人後,那1-10的疼痛指數評估,似乎就不那麼重要…。也讓我會心一笑。真的,不管我們自認為自己是多麼棒的護理人員,多麼的體貼病人,願意為病人而戰,可是若是沒有成為病人的經驗,就永遠無法深刻的感同身受,也無法貼近病人及同理病人,並且會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因此在以人性化或病人為中心的為考量的護理教育中,才會不斷的設計類似的模擬或是體驗情境,好讓學生們可以稍微感受一下,當病人是怎麼一回事。可是不管再怎麼模擬怎麼的體驗,都無法確實的感受『病人』或『家屬』所感受的一切。而幸運的我,是在生死關頭中,大病一場,在離死亡很近的那些時刻,對生命有些不同的體悟。也在病後調適的那兩年中,忽然明白學老人護理的自己,原來年輕且活碰亂跳不受限制的身體,竟然一時間也像老人一樣,面對許多自己無法接受的現象呢!
作者在描述她的護理成年禮『第一個死亡』的病人情境,及他如何處理和面對病人的死亡過程,真是讓我很有感觸。是阿!護理是要承接許多生命之重的專業,可是當我們面臨那樣的生命之重時,到底是如何處遇的?這也是我當時決定要變博士班時,一直想要幫助第一線護理人員的初衷和動力之一。這一段也讓我想到這學期在課堂上,同學們一個又一個拋出關於病人死亡的經驗,還有失控痛哭的畫面。那些死去的病人,也許已經是久遠以前的事,可是那個死亡經驗卻深深的烙印在生命的深處,不時的隱隱作痛與發出吶喊聲,而那種失去病人的失落與撕裂感,只有真正願意和病人及家屬以生命觸碰生命的人才會明白。那絕對不是護理工作的哀戚,而是這份工作中生命之『重』與『不捨』的情愫所編織出的思念之歌。
在醫師不管大便的事那一章,Teresa很寫實的描述著他如何為那位病人更換被溢出的大便包覆的看護墊,如何和同事們小心翼翼的位病人翻身,然後不厭其煩的在他因為拉肚子快要破皮的皮膚上塗抹厚厚一層乳液的情境。這讓我想到在社區及病房中為個案挖大便即更換大便的種種。看似是小事一件,但是卻是達成病人舒適的要事,也是和病人及家屬建立信任感最關鍵的時刻。就像翻身一樣,看起來沒什麼,兩個小時一到就照表翻身,可是翻身的動作,及翻身時再次的身體檢查及和家屬間的對話,都具有很重要且關鍵的安慰與療癒作用。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曾經有一位病人告訴我,某位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很好,且翻身時迅速確實,一個人就常常可以搞定一切,但是每一次只要這位護理人員來幫他翻身,他就必須要承擔很大的痛苦。以前自己是新人在加護病房工作時,除非病人的身材很嬌小,要不我絕對會請同事和我一起為病人翻身,最大的原因是我不想要因為自己要證明自己也可以很厲害獨立的完成翻身作業,而讓我的病人身體肌肉因而在拉扯翻動過程中拉傷,另外一個原因是當兩個人一起翻身時,就可以順便好好的檢查一下病人的皮膚狀況,及其它有可能發生的淺在情況。在澳洲學老人護理時,到機構為長輩們翻身,更是一大學問,在翻身的同時,也是和長者交流聊天的時候,每一個翻身的動作都讓自己和長輩間的距離是近的,且彼此的信任感也增加。後來學了安寧後,在病房內和家屬一起幫病人翻身或是擦澡、刮鬍子、洗臉…。這些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動作,都讓家屬可以有機會在面對即將離世的病人正不知所措時,可以透過這些基本的護理措施而和病人有愛的連結。也因為家屬和病人的這些連結,當有一天病人離開時,那個在家屬心中的遺憾就會相對的減少許多。而這就是護理的藝術,是caring也是愛網的連結。護理的藝術就是在這些愛中網住對生命的尊重與記憶,更是在照護的過程中,不斷的串連與編織這愛的網路,小至個人,然後擴及家庭最後至社區呢!因此翻身很重要呢!我常常再想,如果有一天我必須要靠別人幫忙才能夠翻身,我希望那位來幫我翻身的護理人員或是照服員,千千萬萬別照本宣科,只因為時間到就來幫我翻,然後在快速翻完身或是把枕頭抽掉後就離去。我希望幫我翻身的那位天使,可以溫和的告訴我她要幫我翻身,然後以輕柔的動作為我翻身,在翻身時,不管我是否意識清楚,千千萬萬要記得叫我的名字,和我說上幾句話,離開前也記得請告訴我,兩個小時後,你將會再出現…。而那個時刻我將會很清楚的知道我不是veggie,時後到時我也將會面帶微笑的離開這個世界。
【後記】這是一本很值得閱讀的書,這本書描述護理人員為著病人的苦和權益,週旋在團隊與家屬中溝通的過程,也很真實的記錄著護理人員工作的範圍和實際情況。正如推薦者黃達夫院長所言『在臨床上可以堅持的久的人,樂在工作的人都是從照顧病人的過程中獲得滿足,從為病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樂趣』。曾幾何時,我們的醫療環境硬體進步了,科技帶來更多的幫助,可是我們這些面對生命的專業卻迷失且遺落了些什麼?是熱忱不見了?還是在工作中得不到滿足與成就感?而這些站在健康產業頂端管理與精算的高層們,除了看到不斷改變的鏣字外,是否也曾回到自已當小醫師小護士時的初衷,停下來用心觀察與傾聽那些發生在第一線照顧醫療人員和病人及家屬間美麗又動人的故事?另外,手執教鞭的這些學生口中呼喊的『老師』們,是否也曾在傳業的過程中,一起和學生找回那起初的感動和愛?而這些,絕對不會是只建構在課本上的知識而已,是以生命觸碰生命的臨床情境和教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