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星期六, 10月 21, 2006

第十二屆醫療奉獻獎 阮玉梅 老師

認真說來,我其實不認識阮玉梅老師,也未曾見過她。對阮老師的印象除了以前常用的教科書上有她的名字,知道說她是護理界的大頭之外最深刻的就是她生病的那一段日子! 說來話長.........
在認識上帝前,心耕伯母對我而言就像遙不可及的巨人!當然對於家族中其它的長輩或是伯母而言,每個人對我而言都是有距離的,因為我們是個保守的家族,更是很重視傳統長幼有序的家族,心耕伯母之所以會遙不可及的『巨人』原因有二,一 她是伯母, 是長輩,所以謝氏小輩必須畢恭畢敬的! 二 我和伯母同行,在我在台灣的護理求學過程,伯母以然是護理界的最高人,她的名氣真是響亮到不行,所以到今天都還有人認識我是「陳心耕的姪女』而不知我的小名叫做『謝於真』呢!關於我和伯母的故事,以後再詳述。
阮老師不只僅是心耕伯母的大學同學,也是她的手帕交之一。我之所以對阮老師有深刻的印象,是因為在她生病期間,心耕伯母常會提到她,特別是在小組過後,或是我和伯母的『下午茶約會時間』,其實多數的時候我只是靜靜的聽伯母說,很少有意見(雖然我是個體制外的人)但是我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我心目中的巨人『有軟弱的一面』總以為且覺得伯母是個『鐵娘子』就像其它人跟我形容的她一樣是『拼命三郎』從阮老師生病到回天家的那一段日子,是我這生中第一次看見伯母在面臨好友即將離開時『豐富且柔軟』的一面....但是對我而言,最美的部分是心耕伯母的手帕交們,阮老師 杜敏世老師 都比心耕伯母還要早被上帝檢選,認識上帝。雖然阮老師辭了地上的勞苦先回天家,和耶穌在一起。但是有上帝最美的部分就是總有一天『他們還會在天家相見』哈!屆時,我可真要在天家好好的來認識這位護理界長照界大頭呢!
今天在網站上看到關於阮老師的報導,心中有很多的感觸,我想前輩果真是前輩,包含伯母在內這些長照的先進們,和現在的我們最大的不同是
1.遠見
2.毅力
3.無私
4.勇敢
5.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願意追隨上帝承擔祂所交付的使命!Agree?


第十二屆醫療奉獻獎 阮玉梅 老師

阮玉梅她溫柔待人,堅毅對事,終生提倡長期照護社區化理念,部屬們視她為「超人」,可惜去年因積勞成疾,壯年即逝,留給護理節及曾受惠她的病人無限的懷念。
●阮玉梅小檔案阮玉梅,民國三十八年生於彰化市,臺大護理系畢業後,在臺北公共衛生教學示範中心接受訓練後,並擔任公衛護士;民國六十四年進入中台醫事技術學院護理系任教,前後共二十六年。 在擔任公衛護士期間,有感於居家護理未受重視,民國八十二年成立長期照護專業協會,擔任第一、二屆理事長,一手建立居家護理人員培訓課程,將長期照護政策從機構化導向人性化、社區化,提升長期照護品質」功不可沒。惜於民國八十九年三月罹患肺癌,去年二月十七日辭世。 推動長期照護溫柔的手 她常自述是「幸福小婦人」,部署則認為她像「超人」,不僅身兼數職,還能面面俱到;同僚說她「思路清晰、反應快」;難得的是,她能力強,卻沒有刺目的鋒芒,溫和、包容的特質像磁場,讓人自然願與她靠近。她是阮玉梅,傳統女性的堅毅,讓她奠定國內長期照護的專業基礎,也因為她的付出,弱勢病患、老人,有了不一樣的照護選擇。 民國六十年,阮玉梅從台大護理系畢業,到臺北公共衛生教學示範中心受訓,擔任公衛護士;當時從事社區護理的,只有小貓二、三隻,功能有限,根本未獲重視。時任衛生署保健處科長的大學同窗陳心耕發現,大醫院約有三分之一慢性病患都可回家修養,他們所以賴在醫院不走,是擔心回家後無法獲得照顧;因此,民國七十六年,陳心耕委託同窗阮玉梅及杜敏世推行居家護理實驗計劃,為國內慢性病患照顧開啟另一扇窗,也從此確立居家護理在長期照護領域的重要性。 獎卿護理展望基金會護理之家董事長杜敏世說,居家護理的工作者分散各地,在專業上只能各自摸索;因此,阮玉梅提議,將這些默默奮鬥的護理人員結合起來,籌組協會,彼此經驗交流。民國八十二年一月十六日,眾人推阮玉梅為召集人,以「長期照護專業協會」像內政部提出申請,幾經波折,終在八月二十八日宣告成立;阮玉梅成了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的第一、二屆理事長。 杜敏世說,插鼻胃管、尿管及氣切管病人原並不在居家護理範圍;但是,為了提升居家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並協助患者早日回歸社區,返家接受照顧;阮玉梅和杜敏世開始規劃訓練課程;但早期並無標準課程可供參考,她們便自行「人體試驗」,讓醫院中毫無經驗的護理人員進加護病房學插管,到神經內科門診學習生理評估,建立居家護理紀錄,最後才訂出課程及個案訪視實習時數,展開全省居家護理師訓練課程。 當時協會沒人沒錢,辦公室是陳心耕「半捐半送」租給協會的,直到協會成立兩年後,才設有專職秘書長一人、幹事兩人,打裡所有會務。民國八十四年擔任協會秘書長的田玫說,當時長庚集團打算興建八千床的老人照護機構,但協會認為,國內長期照護政策一昧朝「機構化」發展,照護老人太過集中,不但子女探望少,也距離家庭、社會愈來愈遠;與協會提倡人性化照顧、在地老化、回歸於社區的理念相違背,阮理事長決定站出來,號召老人福利聯盟及社福團體成立「社區化長期照護聯盟」。 田玫說,協會當時挑戰長庚集團,真如「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但是,阮玉梅帶領大家擬說帖、拜會立委、寫質詢稿,展開遊說工作,極力倡導「社區化」長期照護。田玫事後回想,自己敢衝、敢拼,有時難免衝過頭,甚至引起協會其他理、監事抱怨;但是,阮玉梅一肩扛起所有責難。 草創初期,大家忙得人仰馬翻,協會幹事翟文英說,因為有平易近人的阮理事長,大家雖忙,卻忙著很開心,加班、賣命毫無怨言。有任何事,則隨時以傳真或電話向住在臺中的阮理事長報告,無論多晚,理事長也會立即回覆。 在協會主導下,那一年民主法案大清倉,老人福利法、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等攸關弱勢族群的法案均一一過關;足見協會和聯盟對相關法令、政策的制訂,發揮了相當的影響力。可惜聯盟成立一年後,阮玉梅堅辭召集人一職,但她一走,聯盟也隨之解散了。   阮玉梅不只有幹勁、能帶人,對長期照護的遠見也讓人折服,長照協會雖由護理人員組成,但是,她從不劃地自限,堅持長期照護應「科際整合」;因此,她廣邀醫師、復健師、營養師等醫療團隊人員加入,以滿足老人、被照顧者多方面的需求。   國內醫界向來唯醫師馬首是瞻,不過,阮理事長的魅力,連醫師都心服口服;國立護理學院長長期照護研究所所長李世代說,阮玉梅能廣納各方意見,在團體中,她從不特意凸出自己、做事不強勢,卻能保持理想色彩,她的領導特質相當難得。開會時,她總是面帶微笑,用心傾聽,當大家意見相持不下時,她便適時以「先這樣做,好不好?」的口吻,化解歧見、凝聚共識。李世代說,阮理事長的親和、包容,就是推動長照專業最大的原動力。 儘管會務繁忙,臺北、臺中兩頭跑,猶如蠟燭兩頭燒;阮玉梅對教學工作未曾偏廢,還經常找同學聚餐,假日請學生到家中包水餃。她對人的體貼、關心從不曾減少,阮老師所有研究助理都搭過她的便車,翟文英說,明明不順路,但阮老師常堅持送她回家,並說是車子在跑,一點也不麻煩。 任勞任怨的阮玉梅沒喊過累,她勞心勞力,身邊人看在眼裡。中台醫事技術學院講師吳書雅說,學校開校務會議時,常看她拎著冷便當走進來,邊吃、邊開會;一次,她發現阮玉梅包上有一處髒污,一問之下才知道,行色匆匆的阮老師為了趕飛機,不小心撞上機場玻璃門,鼻血直流,雖然臉上、衣服已清理乾淨,卻在皮包留下記號。她不捨說,阮老師真的太辛苦了﹗ 六年兩處奔波下來,體力早已透支,阮玉梅在民國八十九年三月因久咳不癒,就醫後發現罹患肺癌,經過手術、化療,她仍堅持戴上假髮到臺北開會,並到學校為學生上課。一直到後來,身體已相當虛弱,連路都走不穩了,她仍撐著病體堅持到校,還曾多次暈倒在課堂上。眾人勸她在家休息,她卻說領人家薪水,不能不上班,認真、負責、自律甚嚴的精神,讓人心疼。到罹病後期,許多由她一手訓練出來的居家護理師,自願到家中陪伴、照顧她,為她們愛載的「大家長」盡一分心力。 半生忙碌,無法繼續深造,一直是阮玉梅心中的遺憾;生病後,為了一圓心願,在眾人努力奔走下,她終得利用病榻上的空閒,接受國立臺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的榮譽碩士學位。大家都說以她的學、經歷及半生奉獻,早就超越有形的學位。 短短五十二個年頭,自稱平凡的阮玉梅,卻能一肩挑起時代重擔,建立長期照護專業。她在病中曾說,自己研究長期照護,原以為老了用得上;罹病後,自知未必活得久,她卻不改樂觀本性,她說也許上天要她轉換跑道,改做「安寧療護」。平凡中見偉大,阮玉梅體現了這種平凡但堅毅的力量,留下動人的事蹟,將永遠留存下去。

沒有留言: